綠教室親子溫馨講座
愛孩子不只靠想像
講師:李明足老師
講師經歷:
佛光大學人文藝術中心執行長
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兼任講師
兒童基金會顧問
我們常覺得怎麼愛孩子都不夠!
而我們給孩子的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嗎?
讓我們更了解孩子,陪孩子快樂的成長
常潔 心得分享
週末是一個放鬆出遊的好時光,綠教室卻來了好幾位聽講座的家長,他們甚至把寶貝都帶來,在綠教室另闢的兒童遊戲室由老師陪伴他們玩,讓家長們可以專心認真的學習親子教育,可以說足感心ㄟ!
一開始,李明足老師以一本精采的兒童繪本故事破題真是經典,故事大義是:一位小朋友對畫畫沒自信一直下不了筆,在老師耐心的鼓勵下,她終於隨意在圖畫紙上畫了一個黑點,老師隨即熱情的回應,哇啊!在暴風雪中有一隻北極熊耶!同時以激賞的態度將這幅畫裱框,並懸掛在美術教室讓大家欣賞;學生隨意在圖畫紙上畫的一點,老師卻視為佳作,老師當下能以不同角度鼓勵學生,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價值,進而發揮了更多的創意,最後成為一位畫家。
一個感人的故事,敘述著一個生命正向的激勵,點燃了另一個生命的際遇,老師是孩子學習的希望,如何放下自我成見?用孩子的角度為孩子找到亮點,給孩子信心,這是老師的敏感度,尤其引導孩子勇於跨出一大步,欣賞自己,為自己負責,更是為人師者的天職。
愛子心切是天下父母心,但到底如何愛與教導?卻是一大學問!李老師懇切的分享:「如何讓小孩快樂的成長?最重要的是來自於家長的陪伴,這可是比什麼都重要!」這個信念也是李老師一直落實的,因為「陪伴的力量」非常驚人,家長一定要陪伴在小孩的身邊成長;因為從陪伴中才能觀察到小孩,而了解小孩的狀態之後,也才能針對小孩做出適性引導與規劃。
但在陪伴的過程中值得注意的是,因為許多能力很強的父母實在很難想像:「為什麼這麼簡單的事,孩子卻不會?」,或者為了小孩著想,於是在不知不覺的開始下起「指導棋」。而孩子為了服從父母的指導棋,去念了一個父母心目中的學位,等到自己交出父母期望下的學位畢業證書了,小孩決定開始去追求自己的人生;到最後懂得追求選擇自己人生的小孩還算是幸運,有些小孩到最後卻失去了人生的目標,根本不知道自己要甚麼而茫然度日?也成為了父母一輩子的負擔,令人不捨與感嘆!
李老師在講座上中舉了許多發生在她身邊的實際例子,父母下了太多指導棋,孩子也不想自我負責,甚或隱忍壓抑久了,選擇閃躲與逃避,最後沉迷於網路交友等虛擬空間,親子關係愈發疏遠,而發生令人惋惜的憾事。
李老師本身的小孩唸台大電機系,她分享她自己如何陪伴自己的小孩讀書與成長的過程?她說,她的小孩不是那種一路頂尖功課的小孩,除了課業上的學習外,小孩花很多時間在許多的興趣上,尤其長大一點是在樂團上。她也曾猶豫過,要讓孩子專心在功課上?還是讓他多了許多時間在興趣上?最後她選擇「陪伴與支持」的角度去讓小孩平衡發展。而她也從孩子的興趣中有了更多的學習,親子反而互動更熱絡。只有肯定孩子的興趣,才能得到一個有自信、快樂的小孩。
不過,與孩子的溝通仍然少不了,要適度的與孩子溝通他本身是學生所該扮演的角色與責任,這樣孩子才會有一些輕重緩急的依循,不會太隨便,進而培養自我負責的態度。孩子最好在快樂中學習,而且是他想要的才會持久,就算半途而廢也是可以討論和修正,進而累積正向的經驗;責罵只會讓孩子更沒信心,更加抗拒學習,這時父母的「愛心、用心與耐心」、也就非常的重要了!
對於「閱讀」部分的建議,李老師建議就算是小小孩也要讓他有自主權,選他自己喜歡的書來看,不要限制太多,就算只有圖片或短文都值得鼓勵;從小孩自己挑的書中,也可以了解到小孩的個性。李老師舉例,最好了解小朋友的方法,就是將他帶到圖書館,看到小孩往哪一區的圖書跑,就知道小孩喜歡看哪一類的書?所以不要求每天一定要唸多少或指定哪一類的書?那會讓小孩「噎讀」,喪失閱讀的樂趣。從「悅讀」入手,小孩一定會逐漸進步和喜歡看書。
從這場演講中很多父母有了不一樣的新觀念,即使仍放心不下小孩,也會適度調整一下,讓孩子有多一點空間與時間來成長。愛他一定要更加信任他,老師很強調當下的相處要愉悅,未來的志向,誰也拿不準?但是被愛、有安全感的小孩一定比較能成功,也較有能力為自己負責,凡是人皆需愛,這是不變的真理。每個寶貝的個性、學習過程、成長速度都不相同,應該放下比較,耐心的陪伴小孩成長,依小孩的情況適性的教導,這是做父母的最重要的課題。
您觀察過,您的孩子快樂嗎? 您對孩子有何期待?孩子想的跟您一樣嗎?
父母的教養方式是子女接受最早品格薰陶,陪伴非攪拌,您一直在下指導棋嗎?
反思每個家庭獨有的教養之道,歡迎您來參與綠教室親子講座系列...
一起共同分享生命教育的樂趣!